一、前言
石油瀝青紙?zhí)ビ蜌质且环N傳統(tǒng)的防水卷材,在我國有較長的生產(chǎn)與使用歷史。在 20 世紀 50 年代至 90 年代初是我 國主要的屋面防水材料。石油瀝青紙?zhí)ビ蜌值氖褂脡勖?以達到 15~20 之久。全國每年有 2.4 億 m2的油氈和 27 萬 t 瀝青用于修補屋面防水層。 廢棄油氈對環(huán)境有污染且現(xiàn)有廢棄量大。如果能夠通過研 究全面論證廢棄油氈改性瀝青及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,解決 廢棄油氈摻入瀝青混合料的技術(shù)問題,使得回收的油氈大量應(yīng) 用于道路工程中,將形成環(huán)境保護、廢物利用和延長道路使用 壽命的三贏局面。前人研究表明,廢棄紙?zhí)ビ蜌种袨r青的含量 為 75%~85%(按重量計),纖維質(zhì)油氈紙?zhí)ズ繛?8%~12%。 上海昌吉研究將油氈-瀝青廢棄物與橡膠廢料、聚合物廢料及各種 石油加工殘余物一起進行高溫分解,使再生瀝青瑪蹄脂改性。
此法缺點在于油胎紙分解所需溫度較高且分解效率較低,容易 造成資源浪費。國內(nèi)道路工作者將油氈用作層間連接用于控制 反射裂縫或者用于防水層,對廢棄油氈回收用于道路工作 所做研究較少。由于廢棄的紙?zhí)ビ蜌种饕煞譃楦哕浕c瀝青 以及紙?zhí)ダw維,所以本文提出效仿纖維的摻入將廢棄油氈 加入到基質(zhì)瀝青當中,經(jīng)過攪拌后形成新的改性瀝青。根據(jù)廢 棄油氈摻量的變化,探索廢棄紙?zhí)ビ蜌旨尤牒髮r青及瀝青混 合料性能的影響,驗證廢物回收利用的可行性,并為廢棄油氈 改性瀝青混合料的研究作鋪墊。
二、試驗及結(jié)果分析
1.改性瀝青試驗結(jié)果分析
本研究所采用的基質(zhì)瀝青為 70#普通基質(zhì)瀝青,瀝青針 入度為 66.7(0.1mm)、15℃延度為 178cm、軟化點為 43.4℃。廢棄油氈由武漢地區(qū)的某建筑屋頂防水層回收而得, 油氈呈黑色,厚薄不均,形狀不一。油氈底部有砂石顆粒嵌 入,需要對其加工再進行后續(xù)試驗。先對廢棄油氈進行清洗 晾曬,再進行破碎使粒徑為 30~40mm。 以基質(zhì)瀝青為改性對象,采用常規(guī)攪拌方式制備廢棄油 氈改性瀝青,將基質(zhì)瀝青和廢棄油氈加熱到 145℃進行混合, 先進行人工攪拌,廢棄油氈大致融于瀝青后再進行機械攪拌。 機械攪拌轉(zhuǎn)速為 1,500r/min,攪拌時間為 2h。按照廢棄油 氈摻量的不同分為 3%、5%、7%、9%四種。測定經(jīng)過不同 摻量廢棄油氈改性過后的瀝青的物理性能,其中包含針入度、 軟化點、動態(tài)剪切流變性能、黏度。
(1)針入度、上海昌吉
軟化點針入度反應(yīng)在一定條件下瀝青的相對稠度,也反應(yīng)了瀝 青的流變性能和抗剪切破壞能力。瀝青軟化點反映了瀝青的 溫度敏感性,軟化點越高,黏度越大,溫度穩(wěn)定性越好。圖 1 給出了廢棄油氈摻量對瀝青針入度和軟化點的影響。在廢棄油氈摻量為 3%~9%的范圍內(nèi), 改性瀝青的針入度隨著廢棄油氈摻量的增加呈下降趨勢,軟 化點則隨著廢棄油氈摻量的增加而增大。針入度和軟化點的 變化與廢棄油氈摻量大致存在著線性關(guān)系。這說明廢棄油氈 的摻入改善了瀝青的溫度穩(wěn)定性,其主要原因是廢棄油氈中 存在高軟化點的瀝青和油胎紙纖維。
(2)動態(tài)剪切流變試驗
對不同廢棄油氈摻量的改性瀝青進行動態(tài)剪切流變試 驗,溫度掃描試驗中采用的溫度范圍為-10~80℃,采用的荷瀝青路面的實際應(yīng)用中,外部荷載作用下的瀝青混合料 會在一個很寬的溫度范圍內(nèi)產(chǎn)生高溫永久變形,以車轍因子 G*/sinδ 作為評價高溫變形的指標,G*/sinδ 越大,瀝青高 溫時越不容易發(fā)生流動變形,表明其抗車轍能力越強,高溫 穩(wěn)定性越好。以開裂因子 G*×cos2 δ/sinδ 作為評價低溫開 裂性能的指標,G*×cos2 δ/sinδ 越小,表明抵抗低溫開裂性 能越好[7-8]。由圖可看出在 30~80℃同等溫度條件下,廢棄油 氈的摻入增大了瀝青的車轍因子 G*/sinδ,廢棄油氈摻量為 3%組與基質(zhì)瀝青組對比,車轍因子 G*/sinδ 具有較大的增 幅,表明廢棄油氈的摻入對瀝青高溫穩(wěn)定性具有很大的改善 效果。隨著廢棄油氈摻量的增加車轍因子逐漸增大,但增幅 并不均勻,表明經(jīng)廢棄油氈改性后的瀝青高溫性能提升較為 明顯且與油氈摻量并非存在線性關(guān)系。隨著廢棄油氈摻量的 增加,開裂因子逐漸增大,表明低溫抗開裂性能有所衰減。
(3)黏度
上海昌吉地質(zhì)儀器測試黏度是表征瀝青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剪切變形的能力,黏 度越大,瀝青混凝土路面抵抗車轍的能力越強。
1)測試各種廢棄油氈摻量的瀝青在 100、135 和 175℃①隨著廢棄油氈摻量的增加,瀝青的 黏度增大。摻量為 3%組與基質(zhì)瀝青組對比可以看出廢棄油 氈的摻入對提高瀝青黏度的作用很明顯,這說明廢棄油氈的 摻入改善了瀝青的抗車轍能力,這與車轍因子的變化規(guī)律相 吻合。②隨著廢棄油氈摻量的增加,瀝青混合料所需要的拌 合溫度和壓實溫度也逐漸增大,該規(guī)律與對軟化點的影響規(guī) 律有些類似。
2)廢棄油氈的增粘效果可以用相同溫度下改性后瀝青與 基質(zhì)瀝青的黏度比來表示(Rv),黏度比 Rv [9]可以用下式表示 Rv=η/η0 (1) 式中 η 為改性后瀝青在溫度 t 時的黏度,η0為基質(zhì)瀝青 在同一溫度下的黏度。 從圖 4 可以看出:①在摻量少于 5%時,三種溫度條件 下的黏度比基本不變,表明廢棄油氈摻量低于 5%時對基質(zhì) 瀝青黏度的改性與廢棄油氈摻量變化沒有太大關(guān)系;② 100℃時,當廢棄油氈摻量大于 5%時,隨著廢棄油氈摻量的 增加,黏度比的增幅變大,表明在 100℃時廢棄油氈的摻量 對基質(zhì)瀝青黏度的影響很大;③135 與 175℃條件下的黏度 相差很小,表明在較高溫度條件下,瀝青黏度趨于穩(wěn)定;④ 在 135、175℃時,黏度比的增幅較低,表明在高溫條件下 瀝青黏度的增加與廢棄油氈摻量的增加大致存在線性關(guān)系。
2.上海昌吉改性瀝青制備方式的比較 本文所研究的廢棄油氈改性瀝青制備方式為常規(guī)機械攪 拌,為研究不同制備方式對廢棄油氈改性瀝青性能的影響, 本文提出高速剪切攪拌方式作為對比。高速剪切攪拌的流程 如下:基質(zhì)瀝青和廢棄油氈加熱到 145℃進行混合,采用高 速剪切儀進行攪拌,高速剪切轉(zhuǎn)速為 6,000r/min,攪拌時 間為 1h。以 5%廢棄油氈摻量為例,分析比較兩種制備方式。
試驗結(jié)果表明:采用高速剪切制備的廢棄油氈改性瀝青 在全溫度范圍內(nèi)(-10~80℃)復(fù)合模量低于常規(guī)攪拌方式, 但仍高于普通基質(zhì)瀝青;相應(yīng)地,前者在全溫度范圍內(nèi) (-10~80℃)相位角高于后者,但低于普通基質(zhì)瀝青;在全 頻范圍內(nèi),不同攪拌方式制備的廢棄油氈改性瀝青復(fù)合模量 主曲線未見明顯差異,但相位角差別明顯。由此可見,不同 攪拌方式對于廢棄油氈改性瀝青性能的影響存在差異。
三、結(jié)語
(1)廢棄油氈的摻入改善了瀝青的高溫性能,說明廢棄 油氈回收用于改性瀝青具有可行性,可以達到廢物回收利用 和改性瀝青的目的。
(2)由于廢棄油氈的摻入,改性后瀝青的低溫抗裂能力 降低,表明廢棄油氈的摻入并不是越多越好,最佳摻量的確 定需結(jié)合瀝青混合料性能進一步研究。
(3)不同攪拌方式制備的廢棄油氈改性瀝青其物理性能 方面會存在差異。